网上科普有关“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消费与高科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消费与高科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0月14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做客今日头条《首席讲坛》线上访谈栏目,详解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以下,以问答形式呈现对话内容。
问:本期话题是“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记得在两年前,你就提出过“存量经济主导”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你当时是如何判断“中国已经步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的呢?
李迅雷: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 我应该是市场上最早提出中国经济步入存量经济主导时代的学者之一。 除了GDP增速连续九年放缓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人口流动性下降、外贸增速下降、M2增速下降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时长增速下降等四方面来说明 人口流、资金流、货物流及信息流的绝对量或增速 均在下降的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存量特征愈加明显。
分化也是存量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人口流动性的下降、产能过剩的出现、经济增速的放缓,每年的增量占总量的比重越来越低,存量经济的特征就会愈加明显。首先我关注到的是人口的分化,之后又看到区域经济的分化,此外,还有居民收入的分化、新旧产业的分化以及行业内的企业也出现了分化。
所以,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相比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赚钱越来越难了,投资意愿下降,消费增速下降。因为投资错了要亏钱,银行业惜贷了,收入差距大了,奢华消费增长快,但大众消费增长慢,因此对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来说,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例如,乘用车销量负增长、手机销量负增长,传统产业投资意愿下降,而投资PE、VC的风险也大了,因为新兴产业尽管需求大,但竞争也很激烈,如新能源汽车,目前也不能随便投。
问:早几年曾有观点认为,经济周期消失了,或者说“周期的波动性正在淡化”,从近几年的经济来看,这一判断准确吗,周期是否明显?你如何看待近年来的经济周期?
李迅雷: 周期大致可分为长周期、中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从目前看,中周期和中短周期确实有弱化现象。这是因为当今主要经济体都加大了逆周期调控的力度,使得中短周期呈现弱化现象。例如,2017年的时候,不少人认为新周期来临的,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可怕的时滞》,认为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尽管2015年以来的逆周期政策导致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大幅上升,但政策只能改变斜率,不能改变趋势。事实证明,2018年以后,中国经济仍然处在稳中向下的减速中。
因为周期是学者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轨迹的形象描述,历史会重复,但不会简单重复。因此,周期现象还是存在的,但表现方式会有所变化。比如,过去谈论比较多的为期三年左右库存周期,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下,就淡化了。 简言之,中国经济目前更多表现为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特征。
不过,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和长周期依然是存在的,因为这两个周期太长,因此,研究者不多。尤其是中长周期,或成为建筑周期,目前已经处在下行阶段,它将以房价回落并在未来走稳为结束特征。至于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没有什么研究。但个人认为, 中国仍处在长周期的上行阶段,起点是1979年,中国的GDP总量或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从1700-1820年,走了一波上行期,GDP的全球份额从大致25%上升到32%;1820-1949年,是非常痛苦的下行期,GDP的全球份额降至5%左右,1949-1979年,是盘整期,GDP的全球份额没有上升。1979年以后,是新一轮长周期的开始, 估计到2030年前后,我国GDP的全球份额可以达到20%左右。
但是,对于这轮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而言,远没有止跌迹象,欧美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全球经济将经历低增长、高震荡的阶段。但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依然很明显,即GDP增速几乎是全球增速的两倍, 中国经济总量将在减速中成为全球第一。
问:非常想问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些地方?映射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机会分别在哪?或者换句话说,未来十年资本市场上哪些行业值得进行投资,而哪些行业又值得我们去创业或者就业?
李迅雷: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新的动能很多,如现在大家热议的“硬科技”,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方向。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形成新的增长点,但这些增长点,与传统的家电、汽车、手机和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事实上,要形成新的巨大需求,才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比如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纺织机械为代表, 拉动了英国经济发展,使英国成为全球老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龙头,带来了电力设备、汽车等的迅猛发展, 也持续了近100年时间,美国成为全球老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仍是美国领头,以计算机和信息产业主导, 已经持续了近70年时间,但这些年来,缺乏具有革命性的科技发明或技术进步,动力不断减弱。因此,发达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增速都在放缓,中国也不例外。
所以,如今的投资机会也多是结构性的,而非普遍性的。因为存量经济下,行业内部是此消彼长,行业之间也存在新旧转换。就资本市场而言,我觉得主题投资可能是两大方面,一是大消费,逻辑是投资、出口都在下行,中国GDP中消费的相对比重上升;二是高科技,毕竟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但是,这只是概念,投资需要落到具体的公司上。 我在去年年末,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 意思了目前市场上钱太多了,但好项目、好标的少,过去是钱少,好标的多,那时应该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智商税征了太多,别再被征了,炒地图、炒题材、炒概念,都是低智商游戏的表现。
从就业的角度看,IT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毕竟是科技引领时代进步。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不大了,目前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在7.5%以上,超前发展了,今后金融业可能不是存量博弈,而是减量博弈。
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Q2,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减200万,11.38亿就是大顶;寒意更浓的是用户时长,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用户时长增速从22.6%降至11.8%,到了2019年6月,增速已经滑到了6%,人均单日时长358.2分钟,可能也离大顶不远了。过去的5年多的时间里,在4G带动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很多高薪的程序员岗位,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近几年也大热,伴随着O2O的出清、互联网金融去产能、互联网相关PE/VC行业寒冬接踵而至,我们看到的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天花板将至,市场正在进行残酷的存量厮杀,用户下沉和出海也快成了最后的故事。互联网行业是否拐点已至?未来还有新的机会吗?
李迅雷: 去年中泰研究所TMT分析师已经做出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见顶的判断,但目前来看海外第三世界包括印尼、印度、非洲地区等仍然处于用户红利阶段,从今年这些地区4G基站发货较快的情况也可以判断,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还在快速发展中。
从国内来看,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已经走出用户红利阶段,受益于国内良好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中高低端各个层次的用户都已经发掘的较为充分,进入需要依托产品内容进行用户价值深度挖掘的阶段,对企业竞争实力的要求很高。这可以视作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拐点,但仍然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腾讯音乐、美团点评都是以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用户实现用户价值深度挖掘的典型。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大机会,驱动了过去多年产业的大发展,而未来的机会有望聚焦在5G带来的物联网领域。5G是第一次从技术上满足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将开启从人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的新创新周期,现在正是在起点,需要从战略上重视。
问:在股票市场上,我们经常听到“风格切换”“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的概念,这是不是就是存量博弈的直接表现?去年年中,你提到“存量博弈时代,市场正在给确定性溢价”“2017年是抓大放小的元年”,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以大消费为代表的股票大幅上涨,市场给了这些股票一个名字,叫做“核心资产”。“漂亮50”和“核心资产”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半年“核心资产”涨幅较大,下半年风格切换是否已经再次转向成长股?从估值看“核心资产”目前贵不贵,是否仍然具有长期持有价值?
李迅雷: 在2017年以前,股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散户市场,如小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非常高,大市值股票被相对低估。我们将A股各行业中,每年ROE最差的10%的公司挑选出来,滚动构成绩差组合,代表市场中业绩最差的公司的股价表现。结果是,绩差公司股价的平均涨幅远远超过万得全A指数。2005年至2016年末,绩差组合总涨幅约13.5倍,而同期全A指数涨幅只有6倍,尤其是在2009年之后,绩差组合股价走势一路领先于万得全A指数。2016年之后,绩差组合股价走势才与全A指数反向变化,趋于回归合理的估值水平。
因此,2017年之前,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是严重扭曲的,2017年进入所谓新价值投资时代,其机会正是来自于估值体系的修复,而非宏观基本面的逆转。所谓存量博弈,与存量经济特征相对应。博弈的结果,就是有一大批过去被称为“壳资源”的股票,不断缩水,而过去被当成大白马的股票,估值水平不断提升。
核心资产和漂亮50,实际涵义都差不多——蓝筹股,但用在A股市场上,还不是太精准。但是, A股市场的再回到从前炒概念为主导的所谓风格切换已经不太可能了, A股市场已经走上了朝成熟市场迈进的不归路。至于成长还是价值,两者之间不属于风格切换。有价值的公司,一定具有很好的或很稳定的成长性,否则就没有价值可言。所谓转向成长之说,说穿了,就是一部分人希望重炒概念。我认为,个别热门板块有可能被炒作,但伪成长的股票,要想再度提升估值水平已经很难了。
至于目前核心资产贵不贵,应该说,从静态看,大部分核心资产都已经实现了价值回归,处在估值洼地的已经很少了。从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的表现看,回报率很惊人,可见一斑。但从动态看,不少成长型企业在若干年后,可能又会出现估值洼地。
因此,最终还是要看这些核心资产的成长性如何,如果成长性很好,市场份额在提升,则股价仍有上升空间。所以,投资选股就得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去做基本面分析。
投资机会,从逻辑上讲,看好两方面: 一方面是存量经济下的结构性机会,企业分化带来头部企业的投资机会, 产业分化带来新旧动能转换的投资机会,包括大家讲的大消费、高科技等,这也是一个新旧转化过程;区域分化带来热点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机会依然存在,但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等等。
另一方面,从散户时代步入到机构时代的估值体系重整机会。 整体而言,过去是大企业被低估,小企业被高估,确定性的增长被低估,不确定的增长被高估。今后,就是要让价值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经常听到这么一个说法:核心资产已经不便宜了,接下来应该会发生风格切换,成长股行情会起来——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也不排除判断准确的可能性。但是,它存在一个逻辑缺陷。
因为 走势是围绕着均值上下波动,离均值远了,便会出现回归,但不意味着回到均值就不动。 有个成语叫矫枉过正, 也就是说,从下往上回到均值附近后,有可能继续往上,反之亦然。低估的时候叫价值发现,回归的时候叫价值实现,再度偏离均值的时候叫过热或过冷。投资,如果有逻辑依据,就会踏实些,包括资产价格理性阶段逻辑,也包括非理性阶段逻辑。
问:李老师提到过行业的分化和集聚,从行业比较的角度看,分散和集聚的两个行业,哪个更好?比如说,一个行业正在百花齐放,大量新的小公司不断诞生;而另一个行业则是小公司不断倒闭、大公司不断变强,头部效应明显。你会选择投资百花齐放中有潜力的小公司,还是行业集中度上升过程中的大公司(或者对应的行业)?
李迅雷: 应该说,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的行业大部分属于新兴行业,处在春秋战国时代,机会很多,同时风险也很大。例如,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热潮中,互联网企业大量产生,“触网”的上市公司也非常多,估值从市盈率变成了“市梦率”,当时如果能够选对BAT,那就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率,但如果选错,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投资应该要相信二八定律,即选对的概率总是很低的,即便你做再多的研究,对于新兴行业未来存在诸多风险,恐怕很难回避。
因此,我在过去为什么反复强调确定性溢价呢?是因为很多投资者抱有侥幸心理,喜欢投资不确定性高的标的,希望一夜暴富,乌鸡变凤凰,由此导致不确定的股票估值过高,而确定性的股票被冷落而导致估值偏低。所以,我的建议,还是 去投资相对成熟行业中的头部企业,风险收益比会相对高。 因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从散户市场转向机构主导的市场过程,即理性的投资者数量会越来越多,资金实力决定了话语权,投机股将来会缺乏接盘者。
问:如果我们A股市场要迎来一场大牛市,增量资金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增量资金都有哪些来源?我们如何判断增量资金已经开始进场?
李迅雷: 首先,我不觉得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但指数的缓慢上涨是必然的,因为 指数走势主要是由大市值股票走势决定的。 今年的增量资金多来自北上资金,这是在A股被纳入MSCI之后,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规模大幅上升。
其次,今后外资的A股市场的投资比重还将进一步上升,如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的外资的投资市值比重都在20%以上,我国目前的外资占比在5%以下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资不能不增加投资比重。
第三,从长期看,国内的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入市规模还将持续上升,一是增量部分入市规模可观,二是存量部分会逐步提高权益资产投资的比重,如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的上限是30%,而行业实际运用比例为22.64%,还有一定空间。
股市从来都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只要信心提升了,各路资金将会纷纷入市。现阶段只是外资的被动入市居多,为的是MSCI的配置需要。因此,我国要观察的是基本面是否改善,如果基本面改善了,则股市马上会有涨势,因为A股市场的效率一直比较高。
问:近几年,随着P2P行业的出清、地产市场调控、资管新规等,高收益率的资产越来越少,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优质资产,市场似乎迎来了一轮新的“资产荒”。想必很多读者都非常关心,从现在往后看3年5年甚至10年,普通居民还能配置什么资产?
李迅雷: 从发达市场的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看,金融资产配置比重远高于房地产,存款类资产配置比重比较少,个人投资者买的基金类产品比较多。我想,未来中国也会像成熟市场的居民一样, 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或把钱交给机构投资者去理财,即购买基金产品。 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国内投资者应该增加对海外资产的配置比重,如目前港股通、沪伦通都已经开通,投资一定要有全球化配置资产意识。
在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甚至有可能出现衰退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还应该有防范风险意识,其中,对家庭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显得很重要。如果专业一点的话,可以选择外汇、贵金属或商品期货、股指或国债期货等对冲工具,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此外,由于今后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高震荡模式,各国之间的冲突会多于合作,导致全球风险加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意识提高,因此, 如果业余一点的话,像黄金这类贵金属作为避险性品种,值得长期增持。
问: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财经话题,单聊这一个话题,都能撑起来很多场访谈了。早先有经济学家预判“2019年是楼市大底”,似乎是在暗示我们抄底;去年年底你做出过判断,认为“2019年房地产将进入减持窗口”。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有200多家房企破产,行业集中度似乎正在上升。大家目前担心的问题是,美联储降息可能引起全球的宽松大潮,国内可能也会慢慢宽松起来,“资产荒”之下,我们的楼市未来会不会再次步入上涨通道?或者说,未来有可能形成“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三四线城市慢慢下跌”的格局吗?整个房企未来将会是怎样的格局?
李迅雷: 我在今年年初的宏观经济与投资策略报告中曾提出,房地产作为国内居民最主要的大类资产,已经进入减持窗口。我的逻辑是,长达20余年的房地产牛市已经步入尾声,即便利率再降,美联储再推量化宽松政策,它们能改变的只是经济下行的斜率,不能改变趋势。我认为,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日益严峻, 这是由于全球性长期和平所引发的难以避免的结构性问题。 此外,长期和平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的价格也会带来抑制。
从古今中外看, 资产价格总是波动的,长期高位走平的案例几乎没有。 而且不少投资者是贷款买房,即便房价走平,各种持有成本加起来比较,也将导致实际投资亏损。此外,还要关注房地产的流动性,一旦流动性极度萎缩,则投资性购房的持有风险会大幅上升。以上均为减持理由。
从今后看,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还是有的。因为当前及今后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是因城施策,防止大起大落。由于人口流向大城市,所以,三四线城市总体看,房地产库存率会不断提高,一二线城市则相对比较好些,因为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将加速头部公司的形成。从数据看,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在快速上升,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会因为土地购置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而难以生存下去。而龙头房企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房地产业的结构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动风险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资管)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瑞银:继续超配大消费和互联网 低配银行股
废话不多说,先上名单:
消费一般分为两大部分:
必选消费就是日常消费。一个人想要很好的生存下去,就离不开这些东西。
日常消费通常包括食品、饮料、家庭生活用品(如纸等)。
可选消费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发生的消费。
比如,汽车、家电、旅游、娱乐等都属于可选消费。老百姓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
过去10年,中证消费指数涨了245%。
过去10年,全指可选指数涨了21.25%。
必选消费之所以遥遥领先可选消费,主要是必选消费利润增长快。
2010年,必选消费行业净利润是335亿元。
2019年,必选消费行业净利润是1787亿元。
必选消费净利润增速快,主要是大消费领域的龙头股主要集中在必选消费领域。
反观可选消费领域,除了美的、格力、中国中免(中国国旅),其他的表现都一般。
消费品主要用来满足日常需求,很少受经济周期影响。
经济衰退了,你就不吃饭了吗?
疫情来了,你就不吃饭了吗?
中美关系紧张了,你就不吃饭了吗?
无论何时何地,消费行业都不会垮掉。且随着物价提升,消费品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这就是消费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
易方达中小盘混合(110011)、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005827)
张坤作为国内top1基金公司的top1基金经理,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在前不久,他刚刚成为国内首个管理资产规模破千亿的基金经理。
他的价值投资和巴菲特如出一辙。在投资风格方面,张坤坚持选好赛道、集中持股、长期持有。体现在基金业绩上,短期波动可能较大,但长期收益十分可观。
其代表作有两只:
易方达中小盘全部投A股,前四大重仓股都是白酒股,8年零4个月时间翻了7.7倍,同期同类排名4/530
易方达蓝筹精选投A股和港股,买了美团、腾讯、港交所、颐海国际等知名白马股,2年零5个月时间翻了2.2倍,同期同业排名45/2598。
二选一的话,建议选易方达蓝筹精选。
不过目前这两只基金都有限额机制,易方达中小盘每天最多只能买2000,易方达蓝筹每天最多5000。此外,易方达中小盘规模超400亿,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也超600亿,基金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收益。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260108)、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混合(260104)
刘彦春,金牛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等业内权威奖项的大满贯获得者。从业近12年,前8年业绩都平平无奇,最近4年依靠重仓消费一飞冲天,成为市场上最抢手的基金经理之一。目前管理基金规模高达783亿,在管的6支基金收益率全部翻倍。
在投资中,刘彦春基本不做宏观择时,股票仓位常年维持90%左右。换手率较低,一旦看中优质标的,长期持有。行业配置上,行业轮动风格明显,会根据不同的行情进行不同的消费行业配置,总体来看以白酒为主,其他行业根据市场行情实行均衡配置。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任职5年又302天,累计收益315.67% ,同期同业排名5/802。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任职2年又359天 ,累计收益206.13%,同期同业排名1/1069。
二选一的话建议选择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规模适中,收益相对较高。
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110022)
萧楠和张坤被广大投资者并称为“易方达双子星”,同时他也是A股市场消费之王。从业14年以来始终专注于消费领域,其代表作易方达消费行业8年零4个月创造了5.6倍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高达25.5%,同期同业排名1/180。
萧楠的投资风格和张坤比较相似,也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坚定拥护者,只不过比起张坤,他的行业分布更加单一,基本上全部集中在消费行业。行业配置上以白酒为主,其次是家电和其他消费行业。
投资萧楠的基金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方面这只基金规模目前将近350亿,规模太大业绩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白酒股所占比例偏高,而现在白酒估值普遍较高,需要警惕泡沫风险。
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000083)
胡昕炜,清华大学工学硕士, 金牛奖得主。2011年加入汇添富基金,长期从事食品饮料、农业、轻工制造等消费相关行业的研究。担任基金经理近5年,生涯年化回报24.68%。
在投资中,胡昕炜倾向于淡化择时,保持高仓位操作,持股集中度较高,主要通过行业分散来控制回撤。行业配置上,较为均衡分散,主要集中在白酒、食品、饮料和家电等行业。
代表作是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任职4年又302天,累计收益323.44%,这样的业绩,在消费行业绝对是名列前茅。
鹏华消费优选混合(206007)
王宗合,绝对称得上消费领域的“老司机”。毕业于中国人大,曾在招商基金做过食品饮料、商业零售、农林牧渔、汽车等行业研究。2009年5月加盟鹏华基金后,做过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商业零售、造纸包装等行业研究。2010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至今任职10年有余。
王宗合是一名坚定的长期价值投资者,在投资中倾向于优质赛道的龙头公司,一旦发现好的投资标的,就会稳稳拿住,长期持有。
代表作是鹏华消费优选,任职10年又40天,穿越两轮牛熊,累计收益428.20%,年化收益17.89% ,超额收益显著。
银华富裕主题(180012)
焦巍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投资老兵”,拥有超过20年证券从业经历,5年投资经验。目前管理 3 只产品,管理总规模为近270亿元,平均年化回报为 20.38%。
焦巍的投资理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集中在能力圈做长期稳健的投资,与伟大企业长期共行。”体现在在投资操作中,投资的标的多为优质赛道龙头股,持股集中非常高,换手率低。可以说是进攻性十足。
代表作是银华富裕主题,属于银华基金的一只王牌基金,曾七度获得金牛基金奖。在焦巍掌管的2年又39天时间里,累计收益:239.21%,同期同业排名102/2669。
富国消费主题混合(519915)
王园园是富国基金的一名新锐基金经理,虽然从业时间较短,但是业绩非常优秀。担任基金经理3年又233天,生涯年化回报高达40.21%。
作为女性基金经理,她对大消费具有更强的敏锐性,挖掘出了不少独门牛股,比如中顺洁柔、合兴包装。在投资中,王园园坚持高仓位运作,股票持仓常年在80%-90%之间波动。行业配置相对均衡分散,控制回撤能力突出。表现在业绩上,收益较高,回撤较小。
代表作是富国消费主题混合,任职3年又233天,累计收益:227.84%,同期同业排名:44/2105。
华夏消费升级灵活配置混合A(001927)
黄文倩,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2011年11月加入华夏基金,历任家电行业的研究员、零售行业研究员以及消费组组长,现任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在近五年的基金经理生涯中,她所管理过的所有产品都能取得正回报。
黄文倩是比较典型的价值投资风格,偏好大盘股,换手率较低,重仓股占比维持在60%左右。从行业配置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家电、医药是几个行业。
代表作是华夏消费升级灵活配置,任职5年,历经一轮牛熊检验,累计收益:233.90%,年化收益:26.67%,超额收益明显。
汇添富蓝筹稳健混合(519066)
雷鸣,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金牛奖得主。从业近7年,年均回报27.9%,是一名实力派中生代选手,目前在管的3只基金回报率全都实现翻倍。
在投资中,雷鸣坚持自上而下精选个股,行业配置较为均衡,从当前的持仓来看,不仅包含白酒、食品、电器等消费行业,还包括医疗、传媒等其他行业,业绩相对较稳健。
其代表作是汇添富蓝筹,任职6年又30天,累计收益360.99% ,同期同业排名22/644。
嘉实新消费股票(001044)
谭丽在从事投资事业前曾经做过十几年的买方研究员,2017年开始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从业近4年,平均年化收益29.87%,目前管理7只基金,收益全部为正。
谭丽是典型的价值投资风格,较少追逐市场热点,倾向于逆向投资市场关注度较低的价值标的,在机构抱团瓦解、市场风格切换的行情中表现较好。行业配置方面,偏爱食品行业,其他细分行业配置较为均衡。
代表作是嘉实新消费,任职3年又299天,累计收益168.15%,同期同业排名56/659。
交银消费新驱动(519714)
韩威俊,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拥有14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多年来,始终深耕大消费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目前在管的有5只基金,其中管理时长超过两年(4只)的收益率全部翻倍。
在投资方面,韩威俊属于成长风格,热衷于追求具有持续性的绝对收益。行业配置上,食品饮料(白酒为主)始终是第一重仓行业,配合家电、服装、医药生物等行业均衡配置。
代表作是交银消费新驱动,任职2年又164天,累计收益166.28%,同期同业排名109/994。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基金最近一年收益率高达121.56%,仅次于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
华夏新兴消费混合A(005888)
孙轶佳是2020年的消费领域的冠军基金经理,她掌管的华夏新兴消费2020年收益率高达104.08%,是去年收益率最高的消费主动基金。孙轶佳拥有12年从业经验,5年公募管理经验。2010年之前在中金公司负责食品饮料的行业研究,其团队曾于2009年、2010年获评食品饮料行业新财富分析师第三名、第四名。
在投资中,孙轶佳始终专注于成长消费赛道,坚持长期框架和方式,淡化短期波动。行业配置上,以白酒、家电、食品行业为主。
代表作是华夏新兴消费,任职2年又89天,累计收益239.21%,最近一年收益率为120.12%。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基金不仅可以投资A股市场,还可以投资港股市场。
------------
90%的小白玩基金亏钱,根源是不懂,买了好基金拿不住,更别说“追涨杀跌”乱投资了。
为此,网叔精心撰写了下面投资攻略——
1、
2、
3、
4、
4、
1、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
直接在文章下面留言,能答的,叔会解答。
2、留言的时候,不要问”在吗?“后台没有客服恭候,请直接留下完整问题,叔会集中时间解答。
------------
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关注网叔,公号: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9月3日,瑞银举办“2019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及中国股市展望”活动。瑞银预计,中国消费市场将呈现出韧性,预计可能有超过560亿美元的海外主动基金配置A股。瑞银建议,未来3至6个月继续超配A股大消费和互联网等行业,低配银行股。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判断,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或6%以上,能够实现6%至6.5%的增长目标。政策方面,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的加大将对基建投资有一定支撑作用。对于消费市场,汪涛认为,除 汽车 行业外,总体而言市场呈现出一定的韧性。其团队于今年5月进行的居民消费调查也显示,受益于金融投资转好等多方面因素,居民对于未来消费的信心较足。
A股策略方面,瑞银中国策略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师刘鸣镝表示,总体持审慎看好态度。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补充道,当前的估值水平处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均值附近,较为公允,预计年内沪深300将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配置方面,刘鸣镝建议继续超配大消费、互联网及教育医疗等行业,坚定低配银行股。但未来也愈发需要考虑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来挑选个股。具体而言,倾向于按照净利率10%以上、毛利率40%以上的标准来初步筛选。按照这一标准,在大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有很多可选标的, 汽车 领域则较少,互联网行业分化较大。
孟磊解释说,外资看好所谓白马股或者核心资产的逻辑是看中其盈利的相对稳定。此外,在市场风险偏好没有发生转折的情况下,资金仍然会寻找确定性。对于资金“抱团白马股”的情况,孟磊认为部分白酒、医疗服务企业的估值确实已经偏高,但家电、 旅游 等行业估值并不算很贵,依然可以从大消费领域精选出稳健且未被高估的公司,预计市场风格不会轻易切换。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关于“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消费与高科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天玉]投稿,不代表电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ogetu.com/cshi/202501-6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电商号的签约作者“天玉”!
希望本篇文章《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消费与高科技》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电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消费与高科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消费与高科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