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比亚迪、零跑公布销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比亚迪、零跑公布销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哈啰大家晚上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之前电动车公社会给大家汇总一周内3、5条无法写成深度长文的新闻,并进行简单分析和点评。
后来经过不少粉丝朋友的建议,发现不如给大家把这一周内的大新闻做一个更详尽的汇总,因为有太多朋友一周都很忙碌,漏看了我们每天汇总的新闻,于是有了改版之后的《一周大事件》:这一周内,关于行业的、关于新车的、关于新技术的、关于高管或企业变动的新能源相关的新闻,都在这里~
以下是上周的新闻:
关于?政策
1、
国务院发布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按规划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20%。以过去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2000万以上的销量水平来算,实现目标,新能源汽车销量至少在400万辆左右,而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06万辆。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新四化”中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经提到,唯独没有提到“共享化”。
对于这一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共享化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因此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关于?企业动态
2、
理想ONE“免费升级”变“召回”
11月6日,理想汽车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要求,召回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产的10,469辆?理想ONE,免费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在召回的同时,理想就此前的“硬件升级”说法进行了道歉。
此前我们公众号就有对上次的“硬件升级”事件进行投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次应该叫“召回”,而不应该称之为“硬件升级”。关于“断轴”,社长刚发了篇文章,告诉你汽车为什么会断轴!戳这里!
短短几天后,此前叫做“硬件升级”的方案变成了“召回”,解决方案没有发生变化,召回固然是为消费者好,我们也是双手双脚赞成,然而这一波操作或许会伤到那些此前一直在不断维护理想的老车主的心。
3、
国产Model?3预计交付时间延长
据特斯拉官网显示,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预计交付日期将延长一个月,由原来的1-2周调整为4-6周,而Model?3后驱长续航版则交付时间不变,预计交付时间是1-4周。
导致延长交付时间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Model?3标准续航版更换磷酸铁锂电池后,电池供应商的产能没有跟上去导致。
还有,Model?3出口欧洲的车型同样为标准续航版,有可能是因为生产出口车型导致交付时间延长。还有一种可能是,Model?3降价后订单激增,出现排队现象。
4、
小鹏肇庆工厂将扩建产能
近日,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行政许可,许可内容为扩建内容:扩建总装生产线,扩建完成后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小鹏即将完成肇庆工厂一期年产能10万辆的目标。
目前肇庆工厂只生产P7,工厂产能提升后,将进一步拉低制造成本,以便应对未来随时会发生的价格战。
目前海马代工厂的15万年产能加上肇庆工厂扩建后的10万年产能,小鹏手中至少有25万年产能,另外,小鹏广州新工厂项目已经开始启动,将于2022年底前建成投产,可见,小鹏已经提前铺好未来产能提升的空间。
关于?电动化
5、
宝马将研发纯电平台
11月4日,在宝马集团举行的Q3财报会议上,宝马CEO齐普策称,宝马已建立了一个新部门来开发一个纯电动架构平台,据悉,基于新平台的车型将于2025年后在宝马的匈牙利工厂开始投产。
宝马CEO齐普策曾对外表示,宝马在现阶段不会针对电动车开发专有平台。这一番话是在今年2月份被媒体报道出来,还不到一年就打脸了。
德国的三驾马车,大众已经上车,奔驰真正的纯电动平台很快就会上市,唯独宝马“众人皆醉我独醒”,坚持使用混动和纯电动共享平台。
6、
日产2025年在中国市场全面电气化
近日,日产汽车正式宣布了有关中国地区的车型规划信息,根据计划来看,日产将在2025年实现中国市场全面电气化,将不再销售纯燃油车型。
似乎日产电气化的步伐过于激进,但实际,日产有成熟的e-Power系统,是增程式技术的一种,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参与驱动,与丰田、本田的混动系统低速纯电为主,高速发动机为主有着明显的区别。
据悉,到?2023?年时,日产汽车旗下近半数的产品线将完成电动化转型工作,2025?年前日产将在中国推出?9?款电动化车型,其中包括纯电动和混动动力系统。
关于?销量
7、
蔚来十月交付突破5,000台
2020年1月-10月,蔚来汽车累计交付31,430台,自2018年6月至今累计交付63,343台。
10月,蔚来月度交付数首次突破5,000台,共交付5,055台,再创单月交付新高,ES6仍为销量担当,十月交付2,695台。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开启交付的EC6,十月交付883台,作为一款小众跨界SUV获得如此喜人的成绩,值得肯定。不过,EC6最直接的竞争对手Model?Y还没有开启生产,真正的对决还没有开始。
8、
小鹏十月共交付3,040台
小鹏汽车今年1月-10月累计交付达到17,117台,十月总交付量达到3,040台,其中,G3单月交付936台,相较九月905台小幅增长。
而当家车型P7,单月交付2,104台,相比九月交付2,573台,P7出现明显下滑,这与Model?3在10月1日的降价有一定关系。
Model?3这一轮降价至24.99万元,价格低于P7主打的超长续航版本车型,甚至与P7入门版本车型的价格重叠。
9、
理想ONE十月交付量达3,692台
2020年1月-10月,理想ONE累计交付21,852辆,在10月交付3,692辆,连续三个月刷新单月交付纪录。
今年理想在经历“断轴”、“自燃”、“追尾货车”等负面新闻后,销量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理想销量的增长,与其大范围铺设门店的策略也有一定关系,截至10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1家零售中心,覆盖36座城市。
10、
威马十月共交付3,003辆
今年1月-10月,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16,889辆,10月销量3,003辆,再创年内新高。
国产造车新势力中,两极分化已经非常明显,以蔚来、理想、小鹏、威马为首的第一梯队,月交付量均已达到3,000台以上,除威马即将登陆科创板外,另外三家均已上市成功。接下来,新势力四强的目标就是抢占增量市场。
11、
比亚迪十月新能源销量23,217辆
比亚迪公布10月销量快报,燃油汽车销量24,515辆,新能源汽车23,217辆,10月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量约为1.507GWh,今年累计装机量约为8.591GWh。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比亚迪电池装机量仅为0.599GWh,到了今年,电池装机量有了质的飞跃,刀片电池在其中的贡献不小。
由于比亚迪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优于预期,再加最近政策利好,比亚迪市值已经突破4500亿元。
12、
五菱宏光MINI?EV销量再创新高
上汽通用五菱10月销量突破17.9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产品整体销量达29,711辆,环比增长22%。
旗下人气车型MINI?EV表现依旧抢眼,10月销量达23,762辆,在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品类中销量占比近8成。
据官方介绍,购买MINI?EV的主力军是20多岁的年轻人。如果说宏光系列是五菱从“工具车”身份转变的开始,那么MINI?EV作为五菱汽车旗下首款新能源车型,则是“年轻化”的转变。
13、
零跑十月销量再创新高
零跑汽车10月销量为1,743台,旗下主力车型T03销量为1,681台,上市至今累计销量5,358台。目前新势力第一梯队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月销量达到3,000台以,零跑还有一定距离追上。
根据此前官方公布的消息,零跑在全国只有80个渠道,包括销售与服务网点。铺设线下门店是提升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我们也从真实销售那里了解到一个信息:零跑老车主介绍新车主的情况很多,具体情况我们会专门出内容。
关于?那些闲不下来的高管
14、
蔚来硬件团队迎来新高管
据国内媒体爆料,蔚来汽车正在规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该项目主要由蔚来汽车CEO李斌推动,芯片研发,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是巨大投入,目前蔚来的资金储备超过200亿,还差人才,李斌本人也从几个月前开始物色人选。
最近有消息称,前OPPO硬件总监、小米芯片和前瞻研究部门总经理白剑,目前已经入职蔚来,担任硬件团队VP,直接向李斌汇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城汽车2025战略:年销400万辆,新能源占80%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电车汇 消息:6月28日上午,长城 汽车 董事长魏建军正式对外发布长城 汽车 2025战略,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 汽车 ,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并且魏建军强调,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机会只有一次。
这样的目标对于目前的长城 汽车 而言,无疑是个非常巨大的挑战。长城 汽车 财报显示,2020年营业总收入为1033.08亿元,同比增长7.38%;销量上,2020年长城 汽车 销售整车111.16万辆,同比增长4.84%;其中,新能源 汽车 销量57421辆,同比增长55.26%,在总销量中占比仅为5.27%。要实现魏建军宣布的2025年目标,相比2020年的营收及销量,未来4年多时间里,长城 汽车 要实现营收增长5倍,总销量需翻近4倍,新能源 汽车 销量则需要翻55倍。
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未来五年,长城 汽车 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到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人员,会在现有的1.5万人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达到1万人。
多技术路线并举
在产品端,2022年,长城 汽车 将上市沙龙首款产品,2023年,欧拉实现新能源细分市场第一,全球销量超过100万,2025年前,全体系推出50余款新能源车型。而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长城 汽车 选择的是多路线并举的策略,即纯电动、氢能、混合动力全面布局,同步推进车辆的智能化。
为保障纯电动 汽车 发展,长城 汽车 规划的电池产能预计到2025年将有215GWh;电池技术路线上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入门级车型、无钴电池配套中长续航车型、三元电池配套高端性能车型,并且三元811电池包任意位置电芯发生热失控之后,可确保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动力电池还可通过长城 汽车 回收网络进行回收,形成电池回收闭环。
除此之外,长城 汽车 目前已经具备35KW-220kW系列化产品,覆盖A00-D级车型。这些都可以保障长城 汽车 在纯电动 汽车 领域的发展。
氢能领域,长城 汽车 目前虽然还没有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但却提出了非常宏大的目标: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在长城 汽车 的氢能规划中,2023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长城集团旗下的未势能源,将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
混动领域,长城 汽车 即将推出拿铁、玛奇朵、赤兔、哈弗XY等混合动力车型,和基于纵置P2混动架构打造的3.0GDIT+9AT动力组合,应用于坦克平台。2023年发布第二代“柠檬混动DHT”,并推出首热效率45% 的混动专用发动机。
长城 汽车 的软件开发人员将占到研发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储备这样体量的软件开发人员就是为车辆的智能化服务的。在长城 汽车 的规划中,要实现以车为原点,打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万物终端,构建强大的长城 汽车 智慧网。同时,长城 汽车 将开放各类控制域、车机应用等接口,广邀行业内优秀合作伙伴共创,实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各个车控域的真正衔接,于2022年形成完善的、开源的、可拓展的整车操作系统。
四大战略新定位
魏建军说,未来,长城 汽车 将基于“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的新定位,进行全面、彻底的创新变革,持续打造竞争力,领跑新赛道,推动长城 汽车 向全球化 科技 出行公司转型。
在研发方面,长城 汽车 已经构建了以中国为核心,涵盖亚洲、欧洲、北美的“七国十地”研发布局;在生产方面,长城 汽车 在中国建立了9个整车生产基地,在海外建立了俄罗斯、印度、泰国3个全工艺整车工厂,和5个KD工厂。同时正在推进南美、欧洲等地的整车项目。
为达成目标,长城 汽车 将持续进行“研发大投入”,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以确保技术领先优势,为全球用户打造更绿色、更智慧、更安全的产品。同时,加大全球化研发人才引进,到2023年,全球研发人员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1万人。并且为了吸引人才,长城 汽车 的股权激励计划未来要覆盖到100%的价值员工。
通过“企业大变革”,长城 汽车 将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全方位、全领域创新的“用户大运营”,构建企业与用户共同经营的全新价值体系。魏建军表示,我们将持续配置资源,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深化从B2B转为C2B的用户运营模式。我们会建立“产品+软件+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推动价值链向后端转移,打通 汽车 消费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条,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与用户共创、共享、共赢。
未来目标已经明确,战略定位也已经做好,接下来就看长城 汽车 在市场上的实际表现了。
文章摘自 电车汇20210628 发自北京
关于“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比亚迪、零跑公布销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飞莲]投稿,不代表电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ogetu.com/cshi/202504-302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电商号的签约作者“飞莲”!
希望本篇文章《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比亚迪、零跑公布销量!》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电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比亚迪、零跑公布销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比亚迪、零跑公布销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