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脑卒中快速识别口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脑卒中快速识别口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病案举例
50岁的丁先生某日凌晨1点突发口角歪斜,无法言语,右侧上下肢无力,瘫倒在地。被家人及时送到医院急诊科。急诊神经内科医生接诊,经家属同意,开始静脉溶栓,自左侧大脑中动脉取出血栓,血管再通,患者当时在手术台上即可抬起右上肢。术后第三天,患者已可下床并在搀扶下行走。病后三个月,患者基本恢复,重回工作岗位。
专家点评
脑中风(又名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起病突然,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中风又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还包括少见的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治疗手段不同,一旦发生应第一时间送医,力争早诊断早治疗。
2017年,世界卒中组织提出了有关脑梗死的六个知识点:
1.卒中早期症状识别很重要(FAST原则)。
2.及时收治入专业治卒中的医院,10人中有1人获得良好预后。
3.静脉溶栓能提高30%的良好预后概率。
4.血管内取栓能提高50%的良好预后概率。
5.康复是治疗的关键措施。
6.卒中幸存者4人中有1人会复发。
脑中风的FAST原则
脑中风是突发的,其发生是无法预测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对脑中风症状的早期识别,为急救赢得时间。世界卒中组织提出的FAST原则是:
F(Face)面部。观察微笑时面部或嘴角有无歪斜。
A(Arm)手臂。双臂平举,观察是否有一侧上肢无力垂落。
S(Speech)讲话。是否口齿不清或无法言语。
T(Time)时间。发生上述症状,应第一时间送往医院,不能抱有“再等等看”的心态,错过这个时间窗,患者就会错失血管再通的机会。
FAST原则也可总结为简单的口诀: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如果上述“脸”、“臂”、“说”三项中出现一项,新发中风的可能性是72%;如果三项全部阳性,发生中风的可能性超出85%。一旦发现脑中风,应第一时间呼叫120,就近送往具备卒中急救资质的医院,尽早启动静脉溶栓与取栓治疗。
什么是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应在发病6小时(最好3小时)内,适应症为:脑CT排除颅内出血、年龄18岁以上至80岁以下、血压180/100毫米汞柱以下。
什么是血管内介入取栓
血管内取栓,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介入手术的方式将颅内血管内的栓子取出。它是通过大腿上2 亳米 切口,将取栓支架送进血管,到达血栓位置后将血栓移除。血管内取栓适合发病6~24小时内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在临床上,医生会视患者病情,决定施行静脉溶栓,还是介入取栓术,偶尔两者会同期进行:先为患者挂上溶栓药物进行静脉溶栓,与此同时,着手准备介入取栓术,以缩短血管开通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脑中风带来的危害。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血管内取栓,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获益会逐渐下降。每耽误1分钟就会导致190万个神经元细胞、140亿个神经突触死亡。所以说脑中风急救,必须争分夺秒,树立“时间就是大脑”的观念。
作者:特约专家、湖北荆州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 敏
“南方名医”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 健康 养生 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
哈欠连天不一定是犯春困,也可能是快中风了……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75%-90%,出血性卒中只占10-25%。
疾病定义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同时,一天内发病的高峰通常是临近中午的一段时间,需要格外引起注意。
请点击输入描述
疾病别称
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中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缺血性脑卒中:
1.男高于女,男性和女性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12/10万和170/10万;
2.地域差异:北高南低;
3.城市高于农村;
4.脑梗死后1个月死亡率3.3%-5.2%,3个月内死亡率9.0%-9.6%。
出血性脑卒中:12-15/10万。
发病趋势
1.发病率逐年升高,由1993年的0.40%上升至2013年的1.23%;
2.发病平均年龄逐年降低,平均年龄为63岁;
3.我国急性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30%。
好发人群
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病,同时肥胖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也属于好发人群。
疾病类型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每一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三种亚型。
缺血性脑卒中
一、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eversible ischem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RIND):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3周内可完全恢复。
二、进展性卒中(prognosive stroke,PS):脑缺血症状逐渐发展和加重,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有梗死灶存在。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三、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脑缺血症状发展迅速,发病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达到高峰。
出血性脑卒中
一、脑实质出血,按部位可分为:
1. 基底节区出血:
(1)壳核出血;
(2)尾状核头出血。
2. 丘脑出血。
3. 脑叶出血:
(1)额叶出血;
(2)顶叶出血;
(3)颞叶出血;
(4)枕叶出血。
4. 脑干出血:
(1)脑桥出血;
(2)中脑出血;
(3)延髓出血。
5. 垂体出血。
6. 小脑出血。
7. 脑室出血。
二、自发性脑室出血:是指血液破入脑室系统,临床常见的脑血管出血疾病,多继发于自发性脑出血、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在体力劳动或激动时发病,主要表现为 突然剧烈头痛,可伴恶心、呕吐、癫痫和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甚至很快死亡。 少数表现不典型且头痛不严重的病例,容易导致延误诊断。
并发症
脑卒中的并发症较多,临床上常见的为以下9个并发症:
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发病率高,具体数据暂无报道。可以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必要时开颅减压。
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发病率约为8.5%-30%,通过停用致出血药物,停用抗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致出血药可以预防。
癫痫
发病率早期约2%-33%,晚期约3%-66%。可以对症抗癫痫治疗,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痫性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
肺炎
发病率约5.5%,通过早期处理吞咽困难,避免误吸可以预防,发生肺炎后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在出现尿失禁的患者中(约占总体的40%-60%),约29%的患者发生尿潴留。预防方式:尿失禁者避免留置尿管,尿潴留者应测定膀胱残余尿。可配合物理按摩、针灸等方法促进恢复排尿功能;必要时可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有尿路感染者根据病情决定抗感染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发病率约2%,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以预防。
压疮
卧床患者易出现压疮,因此患者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陪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勤翻身和清洁身体,预防压疮。
营养障碍
约50%的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必要时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提倡肠内营养支持。
卒中后情感障碍
应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注意卒中后焦虑与抑郁症状,必要时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诊治。对有卒中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应该行相应干预治疗。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什么是中风/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75%-90%,出血性卒中只占10-25%。
中风有什么前兆?
患者在中风发生前,一般都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比如一过性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过性的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一过性的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一过性的双眼向一侧凝视;一过性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一过性的意识障碍或抽搐;一过性的头晕头痛等,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也有患者可能在没有任何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出现脑梗塞或脑出血的一系列症状。出现这些中风的前兆时应及时就医诊治。
中风/脑卒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多样,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膳食与营养),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高同型半胱氨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另外,颅内外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脑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因素、血液学因素、炎症、感染、红斑狼疮、结节性大动脉炎、风湿性关节炎都可能促发脑梗塞;而动脉瘤、脑动脉畸形、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脑出血。
中风/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
脑卒中的病情变化多样,患者梗死或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病情的发展也不同。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患者发病前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肢体无力;也可能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发生脑梗塞然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
出血性脑卒中: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中风/脑卒中有哪些急救措施?
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为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主要包括:
1、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2、心脏监护;
3、建立静脉通道;
4、吸氧;
5、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1、随意挪动病人;
2、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3、过度降低血压;
4、大量静脉输液。
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
功能恢复及预防复发是日常照护的重点
急性期应尽早用药或手术,并重视二级预防
尽早治疗、治疗后尽早康复对预后非常重要
病因
脑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样。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脑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因素、血液学因素、炎症、感染、红斑狼疮、结节性大动脉炎、风湿性关节炎都可能促发脑梗死。
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瘤、脑动脉畸形、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脑出血。
发病因素
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多样,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患者发病前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肢体无力;也可能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突然发生脑梗塞然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
出血性脑卒中: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典型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出血性脑卒中: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脑卒中累及的血管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介绍累及以下8个脑动脉的症状。
眼动脉受累
眼动脉近侧受累不引起失明,栓子脱落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
后交通动脉受累
丘脑穿支动脉受累可引起反复言语、冷漠、缺乏主动性、失去定向力以及感觉运动障碍。
脉络膜前动脉受累
对侧偏瘫、偏身麻木、偏盲。
大脑前动脉受累
1、发生在优势半球的大脑皮层梗死,可引起运动性失语(可以听的懂,但是不会说)
2、非优势半球深部结构受累时可引起对侧忽视(患者不能注意到从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
3、额叶梗塞可引起意志力丧失、运动不能性缄默(不能说话导致的沉默)和人格改变。
前交通动脉受累
穿支动脉受累时可引起某些记忆障碍。
大脑中动脉受累
对侧偏瘫、半侧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伴有失语(不能说话),非优势半球伴有空间失用(对空间失去概念)和忽视。急性期可表现为头和眼转向梗死对侧,对侧凝视麻痹,意识障碍。外侧豆纹动脉分布区梗死可引起面、臂和腿的偏瘫。视辐射受累可引起视野缺损(视野部分缺失)。
颈内动脉受累
类似于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症状。
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
偏瘫、舌无力、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不能掌握平衡)。
伴随症状
头晕、恶心、呕吐。
病情发展
脑卒中的病情变化多样,患者梗死或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病情的发展也不同。
就医
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在短时间内能发现症状,并且得到及时治疗,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为了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医生想了很多办法,并且提出了一些快速识别的口诀,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FAST”口诀、“STR”法。但是,无论是“FAST口诀”,还是“STR口诀”,都是以英文单词首字母拼写为基础的,对于英文国家的公众确实简单、易记,但对于中国患者却还是有些难度。
为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提出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中风120” 口诀,并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向全球发布。具体内容是:
1: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即看看有无口角歪斜症状。
2: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聆)听语言。让患者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今天天气晴朗”,看患者有无口齿不清,表达困难症状。
三项合起来,组成120,恰与中国医疗急救电话120相同。意为若有上述三项任何突发症状,快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到有中风诊治条件的医院。
就医指征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应当尽快就医。
诊断流程
脑卒中诊断流程包括如下3个步骤: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第二步,进行脑CT/ MRI检查鉴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第三步,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除此以外,特殊情况还可到急诊科接受紧急治疗。
颅脑CT
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使用造影剂做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脑卒中,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平扫出血性病灶为高密度,缺血性病灶为低密度。怀疑动脉瘤引起脑卒中的患者可以做CTA检查,CTA上出现的“斑点征”(the spot sign)是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
请点击输入描述
请点击输入描述
出血性脑卒中CT
请点击输入描述
缺血性脑卒中CT
颅脑MRI
患者有幽闭恐惧症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假牙、心脏支架等不能行MRI检查。MRI的检查序列比较多,对于急性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DWI)最敏感,呈明显高信号;脑出血在MRI的信号则随着出血的不同时期而改变,比较容易诊断。MRI血管成像(包括动脉成像和静脉成像)可以看到动脉瘤、静脉窦血栓等引起脑卒中的病灶。
请点击输入描述
请点击输入描述
脑血管造影(DSA)
属于有创伤的检查,需要住院后在手术室局麻下操作。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及引起脑卒中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分布,发病的血管也可以清楚显示,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再通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因病理解剖,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面瘫
面瘫是指面神经的瘫痪,又叫面神经麻痹。面瘫可以由脑卒中导致,也可以由外伤、神经病变导致。脑卒中是脑血管的病变,多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关,而且多伴有偏瘫、言语表达不清等症状。
脑梗死
我们通常说的脑梗塞是脑梗死的旧称,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因此脑梗塞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脑卒中包括脑梗塞。
脑肿瘤
脑肿瘤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暂时性好转,但头晕、头痛等症状很快出现反复,还可能再次加重。而脑血管病症状经治疗好转后,一般没有再反复的情况。
意识障碍昏迷
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时,需要与脑卒中发作后的昏迷相鉴别。比如肝性昏迷、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酒精中毒等,都是容易混淆的因素。医生收治患者后,会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定位体征(诸如双眼瞳孔大小不一致),以此排除其它疾病造成的昏迷,便于确诊脑卒中。
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脑梗塞早期对症支持治疗,稳定后可针对病因治疗。治疗费用依病因、病情、手术而定,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出血性脑卒中:绝对卧床,避免活动,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减少复发。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为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
主要包括:
1、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2、心脏监护;
3、建立静脉通道;
4、吸氧;
5、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1、随意挪动病人;
2、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3、过度降低血压。
急性期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
一般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治疗主要包括:
1、维持呼吸、循环: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值:成人16-20次/分)是否正常;
2、体温管理:用体温计监测体温,维持在正常体温范围内(正常值:口腔36.3℃~37.2℃、腋窝36.1℃~37℃);
3、血压管理:密切监测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血压正常值:收缩压90~129mmHg,舒张压 60~89mmHg),出现低压或者高压时需要医生及时干预;
4、血糖管理:餐前及餐后对血糖进行监测,维持正常水平(血糖正常值: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生活管理
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防治压疮,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病因治疗
脑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样,针对不同病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因药物引起的脑卒中应立即停止或更换所使用的药物;因血管瘤、血栓等引起的出血性卒中应当进行血管瘤、血栓的清理;因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应当采取血管扩容、血管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术等措施等。
病情监测
主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体温、血压、血糖等是否稳定。
营养支持
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药物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无特效药,仅可使用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一般针对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等使用药物。
出血性患者谨慎使用抗凝药物;缺血性患者谨慎使用止血类药物。
神经保护类药物
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等
改善脑血管循环类药物
重组VIIa因子等止血类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等。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因人而异,还需要考虑脑卒中的类型、位置及其详细的血管解剖结构。通常需要神经介入大夫、神经外科大夫和影像科医生综合评估,并和患者及家属充分讨论疾病手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后方可确定最优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开颅血肿切除术、介入治疗、脑室减压引流术。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脑卒中严重、颅压高、脑水肿严重或脑疝风险大的患者可行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适应症为:
1、病人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而处于脑疝早期或前期;
2、CT见大面积脑梗死、脑实质出血、水肿,中线结构侧移5mm以上,基底池受压;
3、颅内压大于等于30mmHg;
4、年龄小于70岁;
5、无其他系统疾病。
常见的并发症为:新发的脑梗死、脑出血。
开颅血肿切除术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可以看到明确的脑实质内血肿,经评估内科治疗无法消除时,需要开颅进行血肿切除清理。
主要的并发症有术后出血、颅内感染等。
介入治疗(栓塞或取栓等)
全身麻醉后,在大腿根部使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经血管途径对出血的血管进行栓塞或多闭塞的血管进行再通。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需要神经介入科大夫的评估选择治疗。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正常灌注压突破引起头痛和脑出血、病灶残留,癫痫和穿刺点出血等。
脑室减压引流术
脑室内出血的患者,或者脑卒中引起脑室积水,颅内压力过高的患者,需要进行脑室造口术引流减压。
可能会引起颅压减低等并发症。
复合治疗(联合治疗)
将上述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脑室减压引流术后进行开颅血肿切除或介入治疗后行去骨瓣减压术。
一般卒中严重的患者考虑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注意事项
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告诉医生,如高血压病人术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服药情况,以防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预后
脑卒中的部位、梗死灶或出血灶的大小、年龄、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影响预后。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小病灶,预后效果相对理想。
脑梗塞后脑细胞死亡、脑组织损伤不可恢复,但部分神经功能可通过康复训练部分恢复。
脑出血后或者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需要康复训练来提高预后效果。
危害性
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
治疗效果
不同病因的脑卒中治疗效果不同: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可通过手术改善颅内血管,预防脑梗复发;血流动力学病因的可通过改善血流、减少出血或血栓避免再发脑卒中。
治愈性
经治疗后,对功能无影响的小出血或梗死可治愈;造成脑细胞死亡的脑功能损伤的,多不能治愈,但是轻度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根治性
完全去除病因的小出血或小梗死可以根治。
后遗症
脑卒中会引起发病血管所供应的脑区受损,其临床后果取决于脑结构损伤的程度。
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
对应脑供血区受损所致。
言语不清
对应脑供血区受损所致。
感觉障碍
对应脑供血区受损所致。
自愈性
当前研究暂未发现本病可自愈。
康复
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非常重要,有助于受损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减轻功能残疾,改善预后。一般卒中发病后24小时开始康复训练。
康复周期
视不同病情而定,需数月至数年可恢复部分神经功能。
康复方法
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训练。
注意事项
听从专业医生建议,避免不当的方式造成二次伤害。
复发
生存周期
缺血性脑卒中: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1年病死率14.4%-5.4%。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30%。"
缺血性脑卒中:我国急性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30%。
出血性脑卒中:在首次脑出血后患者复发的风险为2.1%-3.7%。
日常
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太劳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积极配合专业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术后患者应当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包括饮食也要避免用力咀嚼或吸吮,以防血管破裂。
生活管理
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脑卒中患者应注意控制病情,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出血复发的有效手段。推荐血压控制目标 为<130/80 mmHg。
病情稳定后合并功能障碍的患者需尽早进行语言、运动等多方面康复训练,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中可进行:
肢体功能训练
偏瘫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快离床,进行站立、步行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可应用电刺激治疗、抗痉挛药物如替扎尼定、丹曲林等。
语言训练
针对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需针对语音和语义障碍进行治疗,早期可给予相应的简单指令训练、口颜面肌肉发音模仿训练、复述训练,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的患者可以试用文字阅读、书写或交流板进行交流。
生活活动训练
吞咽和排泄障碍患者需进行针对性训练,如调整体位、调整食物和流质饮食等以保证安全的吞咽运动。住院时给予膀胱、肠到训练,大便软化剂和泻药可适当用于便秘或肠梗阻患者。
认知训练
可待急性期过后进行认知障碍详细的评测和针对性的康复。
心理康复训练
情绪出现抑郁或情绪不稳定患者可应用五羟色胺等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咨询治疗。
相关饮食
合理健康饮食,按时吃饭,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推荐:清淡饮食;蔬菜水果,如樱桃、草莓、猕猴桃、紫甘蓝、油菜、菠菜等;适当肉类蛋白,如鱼肉、鸡蛋、牛奶等。
饮食禁忌
忌辛辣刺激、高胆固醇、高脂、高糖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土豆、山药、腌渍食品等,忌酒。
饮食推荐
清淡饮食,蔬菜水果,适当肉类。
日常护理
因偏瘫而长期卧床的患者需使用软硬合理适中的床垫,床太硬容易发生压疮,太软不易翻身;下肢要抬高,经常给患者翻身和按摩,通常2~3 h翻一次,患侧和健侧交替,可刺激患肢感觉,有利于恢复,且有助于防止下肢发生静脉血栓;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及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湿润。
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预后而恐惧、紧张甚至情绪低落,这种消极的心态不利于恢复。护理人员应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主动接受治疗。
病情监测
因脑卒中治疗之后容易复发或者新发,再次出现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的损伤,所以对病情监测非常重要。
对受损功能的监测
监测周期:视病情而定,具体以医生建议为准。
正常情况:功能逐渐恢复,逐渐好转。
就医指征:功能受损加重或者完全无好转。
对血管的监测
如颅脑MRA、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
监测周期:视病情而定,一般为6-12个月,具体以医生建议为准。
正常情况:血管无狭窄闭塞无扩张,或狭窄闭塞、扩张程度较上次检查无明显进展。
就医指征:血管狭窄闭塞或扩张较之前加重。
复诊时间
根据不同病情听从专业医生建议时间进行复查。
注意事项
日常监测血压。
预防
通过合理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等措施可以来保护心脑血管,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日常预防
减少吸烟、减少饮酒;调整生活方式,可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40%的肿瘤,从而预防脑卒中。
饮食预防
尽量减少辛辣刺激、高胆固醇、高脂、高糖类食物的摄入。
大白天就呵欠连天时,不少人会用“春困秋乏夏打盹”调侃自己,但他们不知道,有时候,频繁打哈欠可能是卒中的一种危险信号。
临床资料显示, 70%以上的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 。
受访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吕田明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 钟水生
为啥人在春天容易打哈欠
打哈欠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疲倦、睡眠不足时打哈欠,医学上认为是由于大脑缺血、缺氧所致。
打哈欠可以使肺部得到扩张,颅内压下降,静脉的回心血量和输出血量均会增加,从而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脑部温度,改善脑部缺氧状态。
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行为。
人们特别容易在春天打哈欠,主要是因为经历一个冬季的“蛰伏”,收缩的表皮毛细血管在春暖时节会逐渐扩张;
皮肤血管血流量一下充盈起来,大脑就会相对冬天血流量减少,出现大脑特别是脑干缺血缺氧的情况。
因此, 春天时,每一两个小时打1~2次哈欠都属于正常现象 。
有种哈欠是卒中前兆
如果频繁连续打哈欠,意味着大脑缺氧情况比较明显,此时就要引起注意。
钟水生指出,如果本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卒中危险因素,同时 出现频繁连续哈欠,且伴有肢体乏力,甚至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 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很可能是卒中的前期表现。
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人口首位死亡原因。钟水生提醒,部分年轻人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中风高危因素的情况下, 如果经过充足的睡眠后仍然哈欠连天,也要引起警惕。
“打哈欠这个动作是由脑干控制的,一旦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频繁哈欠,建议到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干病变引起的缺氧。”
除了频繁打哈欠,当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也应考虑脑卒中可能:
1. 一侧肢体(伴随或不伴随面部)无力或麻木。
2.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 双眼向一侧凝视。
5.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 眩晕伴呕吐。
7.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 意识障碍或抽搐。
其中,前3种症状最常见。
3个口诀帮你识别中风
如果发现脑卒中,应立刻拨打120,让患者侧卧于平坦处,为其保暖,去除患者口腔异物,记住发病时间或最近一次身体正常时间。
为了方便快速识别,专家把发病症状编成了口诀。
第一个为: 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
第二个为 FAST口诀 :
Face(面部):微笑时面部是否对称;
Arm(手臂):抬起双臂时是否有一侧垂下去;
Speech(言语):说话的发音是否奇怪;
Time(及时):及时拨打120。
第三个为中国特有的 120原则 :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有以上症状,应马上拨打“120”。
防中风,注意生活细节
中风虽然常常“打”得人们措手不及,但它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可防可治。
王拥军表示,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九成中风由危险因素所致:
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如果增加体力活动,会减少36%的中风;
如果饮食 健康 、结构合理,将会有19%的中风可预防;
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如果房颤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控好血脂,会减少27%的中风。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也是降低全球中风负担的重要靶标,通过合理药物、 健康 饮食等可有效降低血压,减少中风发生。
对我国居民来说,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坚持运动。
“
近期热门文章
80%尿酸是身体“生产”的!超标的人跟着这份指南做就够了
一个炒菜习惯,可能正悄悄摧毁全家人的血管
短短10句话,国医大师一辈子的“ 养生 秘诀”
锻炼可能会让你加速衰老!这6种方式我劝你放弃
”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健康 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 “在看”
关于“脑卒中快速识别口诀”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以南]投稿,不代表电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ogetu.com/cshi/202501-40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电商号的签约作者“以南”!
希望本篇文章《脑卒中快速识别口诀》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电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脑卒中快速识别口诀”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脑卒中快速识别口诀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病案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