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吸水纸纤维比较长、粗并且疏松。
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放大倍数的计算:
5.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
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复眼。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
6.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7.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大肠杆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8.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很多细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菌落。
9.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宝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气孔少。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
10.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类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呢!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有关。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从而获得养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人类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
第二单元
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按危害状况分可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
2.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叫家庭垃圾,是固体垃圾,固体垃圾还包括建筑垃圾、农业垃圾和工业垃圾。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能会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破坏土壤,影响农业等。
4.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填埋、直接焚烧和堆肥等。
5.用清洁填埋、自然堆肥等方式处理垃圾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可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缺点: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还要占用土地。
6.做填埋模拟实验时:
原有的水相当于地下水;
石子和沙相当于土层;
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填埋的垃圾;
喷水相当于下雨;
水变色了相当于地下水被渗漏出来的有害物质污染了。
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7.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8.当我们无法减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时,我们可以回收垃圾中的这些原材料并重新加工利用它们,这样不但能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
画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
9.对固体垃圾,全世界普遍采取了减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
10.要使垃圾真正地变成资源,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橡胶、纺织物等。
家庭垃圾中有约1/3是碎菜叶、蛋壳等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厨余垃圾)
11.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如果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会污染大气。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响,会生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2.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垃圾问题外,当前人类还面临着水资源缺乏、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目前60%的大陆面积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的“头号杀手”。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人类消耗石化燃料,会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第三单元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与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
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
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的。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上半月月相是由缺变圆,下半月是由圆变缺。
3.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这个名字是由伽利略取的。
环形山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六年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 风格各异的建筑
1.房屋是人类__、__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____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__的生活。
2.房屋在构成上有一定的层次:__→__→__→___→一幢楼。
3.建筑物的结构有____(体育馆);____(大坝、桥墩);____(铁架桥)等等。
4.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________;空心结构可以_______;三角形结构有_______的作用。
5.建筑物的美,一方面体现在它的自身__和__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____上。
6.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__和__,又要考虑建筑物的__,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__。
第二单元 奇妙的人体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_、_、__、__组成。
2.人体的结构层次:__→__→__→__→人体。
3.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__。
4.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____,而且有明确的分工:__观察,__绘图。
5.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__构成的。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__和__,排出____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__和__。
6.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__、__成小颗粒,然后,被___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__;消化后的____穿过小肠壁进入__的过程叫__。
7.我们进行的呼吸过程是通过__和__两个动作完成的。
8.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__输送到__,并将体内产生的____排出体外。
9.生活中的____、____、____等因素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10.感冒是一种常见的____传染病
11.心脏________次数叫心率。
12.心脏的大小与自己_____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_,将__压入__,推动血液流经_____,从而将__和__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____的需要。
13.心率与脉搏的频率是__的,我们可以通过测__来测量心率。
14.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__左右,儿童的心率一般__于成年人。
15.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__,以满足人体的__。
16.人类不仅具备__、__、____、____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__、__、__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____实现的。
17.神经系统主要是由_、__和__组成的。
18.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被称为___。。
19.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__,一般为__到__,__比__平均早_岁。
20.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___高峰期,是从__走向__的重要阶段。____的改变,____的完善,____的成熟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 的____和____。
21.为了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全面、合理的__;__的体魄;养成良好的____。
22.热情、宽容、守信、自尊、自律、有爱心等____,往往是在与____的过程中____的
第三单元 有序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由__和___共同构成的一个____的整体。生物包括__、__和___;非生物包括_、__、__、__、__等。
2.生态系统的构成层次:__→__→__→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__最多,因为它是___。
4.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一个____的状况,属于一种____,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5.生态农业既充分_____,又保护了____。留民营村因此成为“_________”。
6.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___;动物是___;微生物是___。
7.最大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___,它包括___的底部、__的大部分和___表面的所有__和___因素。___是地球上所有__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____。
8.“生物圈2号”试验用事实告诉我们,__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惟一的__。
第四单元 宇宙与航天技术 1.银河系从宇宙中看就像一个不断______;从地球上看是穿过夜空的一条_______;从侧面看就像一只_____。
2.银河系由大约500亿颗__、2000亿颗__组成。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的__,而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__。
3.天文学家把所有的__以及其中的__叫做宇宙,银河系只是浩瀚宇宙的__
4.意大利人___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__和__的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标志着进入了_____的时代。
5.火箭是___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第一个试图发明火箭的是__,为了纪念这位先驱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__背面的一座___命名为“__”。
6.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___,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_______”的荣誉称号。
7.1970年4月24日,“____”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运载火箭的国家。
8.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制造发射了人类历史上_______。科学家们把发射____视为____的开端。如今,在灿烂的星河中,已经有了___颗人造卫星。它们是人类进入__的见证,反映了____的杰出成就。
9.在太空各种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多种用途,为推动____和____发挥着重要作用。
10.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拉力是______。
11.前苏联人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
12.我们把可供__________的________称做空间站。
13.“___”___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它既是____,也是第一家____,宇航员在这是生产出了优质___材料和___
14.2003年2月1日,美国_____航天飞机在结束“______”重返地面的过程中爆炸。航天飞机上的__宇航员全部遇难。
15.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__”__在酒泉发射升空。经过___飞行、绕地球__后顺利返航。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有____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第五单元 像科学家一样工作1.日新月异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_____,提高了人们的____,推动了社会的____。同时,每一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凝聚着______的辛勤劳动。
2.你知道的科学家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等,他们取得的____和____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3.科学家的____以及劳动人民的____,推动着科学技术的__。
4.我们通过各种______,学习、发现一些____,并尝试利用所学的__和__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有:__与__;__与__;__与__;__与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学到了丰富的____,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__和__。
8.我们利用过的多种图表有___、___、___、
2、地球同步卫星真的是静止在空中不动吗?请你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我的假设: 我所用的材料:
我用( )来模拟卫星,用( )来模拟地球。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模拟实验结论是:
关于“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飞冬冬]投稿,不代表电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ogetu.com/cshi/202504-54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电商号的签约作者“飞冬冬”!
希望本篇文章《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电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