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的分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的分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明生
随着香港疫情回顺,再加上疫苗接种愈来愈普及,昔日经济 社会 活动卒之有条件加大复常。除了社交距离措施可以放宽,公众场所如食肆等的经营限制减少,各界期待已久的“ 旅游 护照”及“疫苗护照”亦终出台。不同地方的相关措施略有不同,相关港版“疫苗气泡”可分为本地版与外游版,大致是服务提供商与顾客的疫苗接种状况愈理想,经营限制将获更大弹性,其中“回港易”亦扩大衍生出“来港易”,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通行限制将视乎疫苗及疫情状况加大开放。
为何香港以至全球各地,都引颈以待彼此重启口岸?理由是经此一“疫”之后,大家都深深明白到 旅游 业对经济的高度重要性。此前,香港不时有声音指出, 旅游 业对港经济贡献不大云云,甚至认为旅客过多对港是弊多于利,譬如令街道更挤逼、令铺租更昂贵等等。无可否认,相关负面影响确然存在,但公道看待 旅游 业,结论肯定是瑕不掩瑜,其对GDP的比率虽然不高,但就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低技术工种。
其实,在疫情之下,上述论调已经绝迹香港,理由正是市民终于体会,香港旅客不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相关针对 旅游 业的偏颇抹黑,不过为了配合打击自由行旅客、以及煽动“仇内”情绪的政治宣传。有曰,唯有潮退方知谁人裸泳,一场疫症亦令抹不黑的真相浮出水面。
旅游 业无疑对港非常重要,但具体又究竟有多重要?许多实验因现实限制而无法运行,例如研究“社教化”对人的影响,最佳做法是找两个人对照,一个放在 社会 成长,一个放在森林长大,又如研究基因相同的“孳生儿”的后生影响,最佳做法是把他们或她们拆散,分别交到不同家庭甚至不同地域……唯有如此,才能够比对出差异来,但如此不人道的实验是不可能进行的。今次百年一遇的疫情,却从天而降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变相为香港做了一次实验,从而对照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的差异——除却疫情,香港断无可能有超过一年的时间,把旅客完全拒诸门外。
任何实验都要尽可能撇除干扰因素,今次对照亦不例外,否则无法将差异集中在有旅客与无旅客;综合而言,以2021年首两月的数据,与2019年首两月的数据比较,才最能反映出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之间的差别。
一来,这当然针对了有旅客与无旅客的两个时间点。二来,这也不受2019年下半年的修例风波干扰,而到2021年抗争活动已受惠香港国安法的实施而销声匿迹。三来,因应香港疫情反反复复,不同时间段的社交距离限制措施也时松时紧,究竟某时间段的表现是受累于本地因素抑或是旅客因素,这也绝对不能忽略;查今年首两月的本地消费活动,就已很大程度恢复正常,除食肆仍受经营限制外,其余几乎所有零售店铺都正常营业了。
由于香港疫后经济元气大伤,失业率最新且高企7%之上,这肯定会影响市况;不过,以消费物价指数衡量,今年首两年指数已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反映一般市民消费能力、涵盖全港五成消费物价的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且更胜从前,可见港人的消费力已基本复原,反之,如以2020年中以至年尾即仍陷通缩的数据比对,则颇大程度会受本地消费力大减所影响。
当然,展望未来,本地消费力可望迎来更大反弹,届时对照的数据势更准确;但随着香港疫情快将“清零”,“疫苗护照”快将容许旅客重新来港,意味此后数据将难作“有旅客”与“无旅客”的比较,尽管旅客料会循序渐进而非一下子涌港。
好了,两组数据有何差异呢?
观察香港统计处的零售业销货价值统计,必先比对的数字,乃是超级市场的前后分别。疫情高峰时,市民迫于无奈长时间困在家里及自己小区,逛超市“沦为”当时的一大消遣,查去年一整年的超市销货价值都出奇地高,按年一度大升10%至20%。疫情退却后,消遣 娱乐 选择增多,许多人回流大型商场,超市生意今年首两月终“回顺”,2019年首2月的销货价值为90.67亿元(港币,下同),今年首2月则为91.92亿元,两者分别不大,曲线证明了市面消费状况好大程度恢复正常。超市消费以本地市民为主,上面数据固然不太反映旅客影响,而仅透视本地消费状况的前后分野。除此以外,两个时间点的燃料销货价值亦基本持平,就连 汽车 、家具、电器等的耐用品销售也回复了96%。
最受旅客影响的零售消费,乃非日常消费品。其中,服务、鞋类相关及衣物配件的销售只及两年前的一半左右,两者销货价值降至67亿元,另外百货公司也跌约40%,降到11亿元,但跌得最多的乃是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跌幅居然接近60%,只剩不足70亿元。不要小看相关非日常消费品的贡献,单计上述三者已占2019年首2月零售总额的41.5%;至2021年,三者所减少的销货额,亦占了全部销货额减幅中的三分之一。
此前有人以为,即使没有旅客,单靠港人本身的内部消费,也够撑起整个零售业;显而易见,这套谬论已不攻自破。
的确,对超市、燃料、耐用品等等来说,有无旅客或许影响不大,但对其他售卖非日常消费品的,即衣履、百货和奢侈品等,则恐构成灭顶之灾,也莫说主题乐园难以依靠本地客的频繁重复光顾。毫无疑问,这个过于抬举本地主义,或政治化地配合所谓本土主义的论述,完全得不到事实的支撑。
还有人认为,只要自由行消失,专营旅客生意的店铺例如金行、药房之类就会式微,那么照顾本地市民需要的店铺则会重生;同样地,这也是一厢情愿、过于政治化的想法。君不见,尖沙咀、铜锣湾、旺角的街道上许多店铺,不单都结业了,且还一直悬空?传统小店不见复活,最多只现零星的临时口罩店。有市场机构指,今年首季整体店铺空置率升至惊人的17.8%,尖沙咀更达21.7%,显示“金铺变小店”的更迭没有出现,有的只是“金铺变吉铺(空铺)”。
进一步言, 旅游 业对香港经济及就业的打击,绝不仅反映在零售数据层面。由旅行社到航空业,由酒店业到主题乐园,经营状况无疑都大受打击,前两者更是遭遇灭顶之灾,后两者则不得不转型求存。去年机场客运量按年大减逾8成;若无政府注资,以香港为基地的国泰航空恐已倒闭。旅行社即使可办本地团,但肯定无法弥补失去大量境外旅客的损失;当局容许导游领队、旅巴司机、旅行社及酒店业职员等到小区疫苗接种中心工作,提供近1800个临时职位,即使为期只有5个月,不过最后仍吸引获逾万个申请,这个数字无疑超乎许多人的想象——虽说新职位的薪酬不俗,但相信没有太多人宁愿辞掉长职、转投短职,故这实反映业内失业情况有多严重。
港府最新优化“回港易”和引入“来港易”,放宽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跨境往来限制,无疑为出入境旅客带来更大便利。不过,相关措施的实际作用料将不大。主因之一,是港人回港和旅客南下的时候,可因应情况缩短隔离检疫时间甚至完全豁免检疫,但内地客北返依然要接受内地的隔离检疫——也就是说,南下毋须隔离两周,北返还须接受隔离,故表面上隔离需时纵减半了,却不见得来港意欲和需求因而倍增,甚至哪怕增加一成都已嫌多。再者,除内地客外,当局仍未引入海外版“疫苗气泡”,即接受国外已接种疫苗者免检疫进入香港。
的确,香港对内地客的依存度高,无论人数抑或消费能力,内地客都比海外客更有利香港 旅游 业。所以,香港的应有上策,绝对是优先促成香港和内地的免检疫通关,即满足内地一直坚持的“清零”要求。相对地,如果香港先反过来优先接纳海外客,继而受累海外疫情远未受控,以致未来一段时间都未能“清零”,对香港 旅游 业及整体经济来说,就绝对是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因此,争取“清零”、重启内地客是当前第一要务,在确保疫情不会反弹、包括疫苗普及程度足够的前提下,才应考虑重启海外客。这并非什么“政治任务”,而是最有益经济与就业的应有之义。
说到底,如果动辄渗入政治化考虑,其他经济民生考虑则难免变得等而下之。例如2019年的修例风波,示威者便被政治化思维冲昏头脑,居然把最基本的民生与法治等等抛诸脑后,所造成的损害有目共睹,也莫讲这还冲击了“一国两制”的根本。
旅游 业对港有多重要,时至今日相信已再无争议空间,市民都已拨开政治化迷雾,亲身体现到事实真相了。这一点除了适用于 旅游 业,同一道理也可套用到其他公共议题。
只要成功“去政治化”,香港必有条件更好重新出发,在政局拨乱反正、在疫情日渐受控后,经济 社会 运作不单可望恢复此前水平,整体发展亦势受惠清醒头脑而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关于“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的分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闾彬]投稿,不代表电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ogetu.com/cshi/202501-68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电商号的签约作者“闾彬”!
希望本篇文章《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的分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电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的分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香港“有旅客”与“无旅客”的分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