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强化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煤矿劳动者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各类煤矿及其所属为煤矿服务的矿井建设施工、洗煤厂、选煤厂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治理活动。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以下简称职业病危害),是指由粉尘、噪声、热害、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导致煤矿劳动者职业病的危害。第四条 煤矿是本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职业病危害防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要求开展工作。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第五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第六条 煤矿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机构,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和落实工作经费,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第七条 煤矿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第八条 煤矿应当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下列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六)职业病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十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十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第九条 煤矿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装备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未经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第十条 煤矿应当以矿井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根据监测、检测、评价结果,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将日常监测、检测、评价、落实整改情况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检测、评价结果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第十一条 煤矿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第十二条 煤矿应当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减少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和接触时间。第十三条 煤矿应当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051)规定,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第十四条 煤矿应当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应当将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第十五条 煤矿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第十六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煤矿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等内容。
煤矿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
高温车间职业健康小知识(高温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中国政府规定诊断为法定(规定)职业病的,需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规定职业病患者,在治疗休息期间,以及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有的国家对职业病患者给予经济赔偿,因此,也有称这类疾病为需赔偿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的诊断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1.高温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安全防护技术
1.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 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的生产自动化, 可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2. 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 通风降温,自然通风。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每小时需换气30-50次以上,才能使余热及时排出,此时必须把进风口和排风 口配置得十分合理。
安全防护措施
1.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补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 在8小时工作日内汗量少于4L时,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5-18g盐即可,不一定从饮料中补充。若出汗量超过此数时,除从食物摄取盐外,尚需从饮料适量补充盐分。
2.个人防护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工作服宜宽大又不妨碍操作。此外,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劳保用品。
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
2.高温工作,最科学健康的降温方法
夏天高温工作怎么避免中暑在热环境下从事的作业,通称为高温作业。
根据工作地点气象条件的特点,医学上将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陶瓷、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等。
高温高湿作业。见于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矿井内等。
温热环境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易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农业劳动、建筑、搬运、露天交通管理等作业。这种作业环境的热辐射强度虽然比高温车间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上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此外,夏天在田间劳动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了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高温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中暑等不适,在生理功能上也有一系列的改变: 1、体温调节障碍。
体温调节主要受气象条件和劳动强度两个因素的影响。在血液循环、汗液分泌和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体温一般可控制和保持在很小的波动范围内。
不过,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身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就会使得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以致体温明显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
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
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4、消化道血流量减少。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酶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弱,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口渴引起饮水中枢兴奋也会抑制食欲。 5、高温条件下人体的水分主要经汗腺排出。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率下降,排尿量显著减少,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甚至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高温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超过机体的正常调节功能,会导致中暑。
高温作业预防中暑;高温作业的防护包括改善工作条件和做好工作人员的卫生保健。 改善工作条件。
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工艺过程,控制高温、热辐射的产生和影响,减轻劳动强度。
二是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三是隔热,可以使用隔热材料、水和空气作为隔热层。
四是通风降温,除自然通风外,机械通风可选择风扇、喷雾风扇、集中式全面或局部冷却送风系统等。 搞好卫生保健。
合理的卫生保健措施,可以改善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提高工作效率,预防中暑和其他事故的发生,并减少高温对身体的远期影响。 1、加强健康监护。
除就业前体检外,在入暑前和暑期中,要动态观察高温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高温就业禁忌症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2、加强个人防护。
工作服应宽大、轻便及不妨碍操作,宜采用质地结实、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良好,并能反射热辐射的织物。要根据不同作业的需要,配备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夏季露天作业者应配备宽边草帽、遮阳隔热帽或通风冷却帽等以防日晒。 3、调整作息制度。
炎热季节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如实行轮换制,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
应在工作地点附近设置工间休息室或凉棚,配置坐位、供水设备、风扇及半身淋浴装置等,休息室气温应在30摄氏度以下。 在夏季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对预防中暑具有重要意义。
4、合理供应保健饮料。要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盐,具体的数量取决于出汗量和食物中含盐量。
一般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3。5升左右,补充食盐20克左右。
可多次少量饮用盐开水,每次饮一、二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盐开水以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此外,还可以选用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都必须加 *** 生管理,防止污染,饮料温度以15-20摄氏度为宜。
5、加强营养。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都比较多,所以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总热量应较一般人员高出15%左右,中等体力劳动者每日3300-3500千卡,重体力劳动者每日4000-4500千卡。
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植物蛋白,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注意补充维生素A、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钾、钙、镁等矿物质。
3.每天在高温下工作要注意些什么
每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可以饮用菊花茶降温醒脑。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 *** ,影响消化和食欲。
2、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3、少吃多餐,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多吃时令蔬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4、尽量午休,但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5.预防中暑,备好中暑药品,一旦中暑可以喝点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软胶囊。
4.如何预防高温带来的职业病
高温作业的种类
①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这类作业场所都有强烈的辐射热源,室内外气温差可达10℃以上,以对流热和辐射热作用于人体。②高温高湿作业:这类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较弱。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③夏季露天作业: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
人为什么会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
中暑病人的处理
发现中暑病人后,首先应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荫凉地方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必要时,可进行刮烦疗法或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如有头昏、恶心、呕吐或腹泻,可用中药霍香正气九;如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怎样预防中暑?
①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②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③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
④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饮料中要加盐
高温环境下劳动,人体为了散热,常常大量出汗。出汗使人体丧失了大量水份和盐份,主要是钠盐和部分钾盐,一般汗液中含氯化钠0.1-0.35%。普通高温作业工人劳动8小时出汗4-8升,损失盐份约15-20克。所以,对高温作业工人既要及时补充水份,也要及时补充盐份,才能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这也就是在清凉饮料中加盐的原因。通常可按含食盐量0.1-0.2%来配制清凉饮料,供工人饮用。
5.加工车间有哪些职业健康知识
4.4 工作场所风险控制措施 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 GBZ2.1, GBZ2.2 的要求。
4.4.2 生产布局合理 生产布局应按照 GBZ1 的规定,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产布局应包括总体布局和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的布局。 总体布局又包括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平面布置厂房或车间时,应重点考虑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噪声声级高的车间与低的车间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厂房为多层建筑物竖向布置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作业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噪声与和振动较强的设备应放置在底层;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废水排放管道不能通过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用室的地面下。 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应重点考虑达到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电离辐射、防非电离辐射等的要求。
4.4.3 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逸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的作业与毒性小的作业应隔开,无毒的作业和有毒的作业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逸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来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无毒和有毒作业的分开方式可以采取有毒作业密闭化、管道化,或者将有毒作业局限在某个独立的操作间,并采取通风净化的方式将有毒气体排出。 4.4.4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是指可能发生毒物、强腐蚀物质、 *** 性物质泄漏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指那些急性毒性大、 *** 作用强和(或)危害大的,或者短时间接触可能产生 *** 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的组织损伤、麻醉作用足以增加可能的意外伤害影响目救能力并降低工作效率的物质。具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确定参考《高毒物品目录》及 GBZ2.1。
上述报警装置必须经相关部门检定通过,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班前及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运转。 4.4.5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现场急救用品包括发生事故时急救人员所用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携气式呼吸器、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以及对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工呼吸所需单向阀防护口罩、现场止血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给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备急救车、防护小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应根据现场防护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考虑生产条件、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用量。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10 秒内能够获取。
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应有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应使劳动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上述现场急救用品应安全有效,并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日巡检,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急救用品的安全有效性。 4.4.6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 冲洗设备主要指冲眼器、流动水龙头以及冲淋设备在可能发生皮肤粘膜或眼睛烧灼钱、有腐蚀性、 *** 性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配备上述冲洗设备,特别强调冲洗设备应用取方便,且不妨碍工作,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劳动者能在 10 秒内得到冲洗。
冲洗用水应安全并保证是流动水。设置冲洗设备的地方应有明显的标识,醒目易找。
上述冲洗设备应保证能正常使用,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日巡检,及时维修。 4.4.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应急撤离通道 应急通道须保持通畅,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撤离通道的宽窄应根据需要设置,如需用车辆、担架的,宽度应能保证车辆、担架顺利通过。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应急通道畅通。
4.4.8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泄险区 根据生产条件、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考虑泄险区设置的位置、大小和选材。泄险区周围不能存在可能与排放到泄险区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易燃、易爆等化学反应的物质泄险区四周的选材不应与泄险物发生反应,泄露物质和冲洗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应在泄险区周围的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及中文警示说明. 定期泄险要在中文警示说明中说明定期泄险的时间、泄险的物质和注意事项;事故性泄险应。
6.高温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安全防护技术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 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
如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的生产自动化, 可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2. 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
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 通风降温,自然通风。
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每小时需换气30-50次以上,才能使余热及时排出,此时必须把进风口和排风 口配置得十分合理。 安全防护措施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
补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
在8小时工作日内汗量少于4L时,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5-18g盐即可,不一定从饮料中补充。若出汗量超过此数时,除从食物摄取盐外,尚需从饮料适量补充盐分。
2.个人防护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
工作服宜宽大又不妨碍操作。此外,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劳保用品。
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
7.高温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1.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 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的生产自动化, 可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 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 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着隔墙 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 放在下风侧。
2. 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 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 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 间,
4.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补 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
5. 个人防护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 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工作服宜宽大又不妨碍操作。此 外,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 护用品。
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炉衬热修、清理钢包等工种,为防止强烈热辐射的作用,须佩戴高温隔热服/category-146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阻燃、通风的防热服,如喷涂金属(铜、银)的隔 热面罩、铝膜隔热服等。
6.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 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 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 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 作业。
8.怎样给车间工人防暑降温
第一种方法、加强自然通风降温:
具体做法就是打开车间内原有可通风的门和窗,利用车间外的自然风通过门窗流入,在空气自然流动的过程中顺便把车间内高温带走,降低车间内高温聚集量,对面积小,门窗多,自然通风条件好的车间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对面积超过300平方米,自然通风条件不好的车间,效果就比较差,优点是省钱。
第二种方法、安装负压风机强力排高温空气:
具体做法就是在距离高温产生源头最近的墙体或者屋顶安装负压风机,当负压风机通电工作时,利用负压风机的大抽风量对外抽排空气产生的负压,迅速将车间内高温空气顺着气流排除车间外,同时引入对外新鲜干净的空气进入车间内,此方法适合大面积,自然通风条件不好的车间,优点是处理车间内降温比较快,比较彻底,也比较容易实施。
第三种方法、车间安装环保空调加风管:
具体做法是在车间墙壁外安装环保空调,能过管道把冷空气输运到车间对车间吹风降温,可以通过管道对每个工作岗位降温。
9.高温职业病有哪几种啊
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扩展资料:
高温作业保护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
水隔热: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
使用隔热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沫砖等。在缺乏水源的工厂及中小型企业,以采取此方法为最佳。
采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上装风帽。
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安装空调设备。
2、加强个人防护
高温作业个人防护用品:应采用结实、耐热,透气性好的织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如高炉作业工种,须佩带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通风性能良好的防热服。
3、加 *** 生保健和健康监护
从预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温作业人员的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高温禁忌症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
关于“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努力啊大殿原]投稿,不代表电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ogetu.com/cshi/202502-478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电商号的签约作者“努力啊大殿原”!
希望本篇文章《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电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