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糖尿病常识问答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糖尿病常识问答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糖尿病常识
糖尿病常识 1.关于糖尿病的知识
糖尿病的饮食宜忌 (1)适当增吃食物纤维 纤维素是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
糖尿病人适当地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有以下益处:其一,高纤维食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二,能减缓糖尿病人的饥饿感;其三,能 *** 消化液分泌及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下列食物中含纤维量较多,可做为糖尿病人经常选吃的食品,如: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
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食物纤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但是也不宜过份单一食用,凡事总有个度,糖尿病人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2)植物油为较理想的烹调用油 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预防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等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好。
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过量食用便会暴露其明显的副作用,如产热能过多而导致的脂胖等。科学家们建议;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2较好。
(3)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是糖尿病人较理想的食物,这是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物质成份有益于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生理价值也高,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
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与豆固醇,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为人体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
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等,应成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4)应付饥饿的办法 饥饿感是糖尿病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反应。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将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转及病人的适应调节而减轻或消失。
可以采取下述办法来应付饥饿感的发生: 其一:减少细粮摄入,多增加一些纤维食物,如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等。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一些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荞麦挂面、绿豆饼干等,可做为饥饿感严重时加餐之用。
其二:适当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西红柿、菠菜、黄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
其三:用一些食疗方来加餐。如饥饿感强烈时,可用冬瓜250克、山药100克、猪胰1具(洗净后),加适量调料炖煮后连汤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产热量低的食品来炖猪胰食用。
以缓解饥饿感为 *** 。 其四:心理方法。
人的饮食量与饮食习惯有关,在不影响营养基础上的饥饿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忍耐适应,是可以缓解的。此外,病人应相信,减少饮食量,并不一定会产生饥饿,不要有事先的饥饿准备,对糖尿病人重要的是营养平衡,过量的饮食无疑会给机体有关脏器组织带来负担。
(5)甜味品的选择 有一些糖尿病人很爱吃甜食,但是甜食大多含糖量丰富,吃了又对病情不利。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矛盾呢?不妨试试下述方法: 其一:在诸多甜味剂中,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以“甜叶菊”较好,虽然其不含营养素,但是它不提供热能,而且甜度为庶糖的400倍左右,故可选用。
其二:糖精做为甜味剂可以偶尔食用。但对妊娠妇女禁用。
其三:桃、梨、菠萝、杨梅、樱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适量食用。这些水果含有果胶,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延缓葡萄糖吸收。
此外,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也可适量食用。 其四:糖尿病人应该控制糖摄入,但不可能一点糖也不沾。
每日食用糖一般限制在10克以下,但是,每个糖尿病人的情况不一样,病人自己对其规律应有所摸索,包括每日血糖的最低时刻,这是适量进一些含糖食品的最佳时间。 (6)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 在我们经常见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
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甜糕点、蛋糕以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 (7)容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 血脂升高,对糖尿病非常不利。
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吃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见的有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肥肉以及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见下表)。
关于胆固醇,糖尿病人还应明白,它有两方面作用,首先它是必需的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组成细胞膜等等;但是摄入多了,就会引起副作用,如参与冠心病的生成等。一般认为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为宜。
(8)饮酒的危害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酒是五谷之精华,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御寒,调节精神。对此要具体病人具体分析。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逢节假日,亲戚朋友相聚,可以少量饮一点酒,并且,最好是啤酒或低度的其它酒;如果病情不稳定,或伴有肝脏或心血管疾病,应禁止饮酒。因为酒有下列危害: 其一: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
我们知道,酒精的解毒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肝脏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强,能把大部分有毒物。
2.有关糖尿病的基本常识
你好!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不能根除,只能药物、饮食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期的打胰岛素对身体没有害处。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需饮食治疗如下
(1)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改善糖耐量,调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等。纤维素是多糖化合物,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可 *** 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蠕动增强,防治糖尿病便秘。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蔬菜、豆类、粗粮等。
(2)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一般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糖尿病造成的代谢紊乱使体内蛋白质分解过速,丢失过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所以膳食中应补充足够的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能增强体质,有利于疾病损伤的修复,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奶、蛋、鸡、鱼、虾等。
(3)减少脂肪的摄入:糖尿病以糖代谢紊乱为核心。高脂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就可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因此,要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脂肪主要含在动、植物油中。动物油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能促使动脉硬化,不宜多食。含有胆固醇高的食物有肥肉、动物内脏、蛋黄、脑髓等。糖尿病人主要应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玉米油等。
(4)补充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的微量物质,需要量很少,但不能缺乏。如糖尿病人缺乏维生素B1可致神经系统疾患如手足麻木、多发性神经炎等;缺乏维生素C可致微血管病变。维生素B1多存在于谷物胚芽、豆类中。维生素C多存于各种新鲜蔬菜中。
(5)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摄取:糖尿病饮食中钠盐不宜太多,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当病情控制不好时,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和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无机盐。应鼓励糖尿病人多摄入含微量元素如铬、锌、锗等的食物。目前还没有补充微量元素的标准,一般在饮食结构合理,不偏食情况下,无需额外补充微量元素。
饮食治疗1、南瓜预防糖尿病
2、苦瓜降糖很明显
3、菠菜保持血糖稳
4、芦荟药食皆相宜
糖尿病:
一:改善饮食结构
二:适量的运动
饮食疗法:控制热量的摄入
营养分配应该平衡
每日摄取的热量应为1400千卡到1600千卡之间。
米饭50克 面包30克 煮面条80克 苹果(带皮带核)180克 苹果(去皮去核)150克 豆腐100克 猪肉60克 胡萝卜、圆辣椒、扁豆、花菜300克
这些食物和量都是80千卡的
烯丙基硫化物具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如洋葱、韭菜、葱
儿茶素具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如绿茶
食物纤维具有抑制糖和脂类的吸收,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如牛蒡,魔芋
维生素C具有提高脂肪代谢和基础代谢作用,如圆辣椒
3.糖尿病的知识
你好: 糖尿病 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 糖尿病环境因素 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 *** 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 *** 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病理病因常见病因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 胰腺结构 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
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
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 相关图书 岁以后发病。
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
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
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4、其他研究结果 青岛某研究所声称已经发现了糖尿病的致病主要原因,并解释了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其研究结果是: 解剖学证明糖尿病可能是弓形虫引起的。
大量的弓形虫寄生于大脑细胞内和神经细胞内。使人的各种腺体的分泌都有可能发生紊乱,其中也包括胰岛素的分泌。
如果弓形虫同时寄生于胰脏,就直接破坏胰脏的细胞。当β细胞受到破坏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
认为弓形虫的破坏导致神经系统的失调和胰腺细胞的破坏,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该所认为糖尿病之所以出现遗传性,是因为这属于器官易感性遗传疾病。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大量研究已显示,人体在高血糖和高游离脂肪酸(FFA)的 *** 下,自由基大量生成,进而启动氧化。
4.有关糖尿病的常识
糖尿病人唯一要做到的是“三餐定量”,也就是无论吃什么,一天总的热卡是固定的,并没有必须忌什么的死要求,那为什么会有糖尿病人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的说法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因为甜的东西,比如说车厘子,你吃了几个以后达到了一餐饭的热卡,那么你下面这餐饭就不能吃了,不然你今天摄入的热卡就超标,也就是血糖要高了。一餐饭光吃甜食不吃饭可以做到吗?不好受吧?所以糖尿病人最好三餐定时定量,不要额外吃零食,就是容易掌控总的摄入量的缘故
一些蔬菜对糖尿病病人有益,如菠菜,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蘑菇,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西红柿,含糖量低,还有抗癌防癌作用,这些蔬菜都适合糖尿病病人经常食用。 低脂肪食品也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我家有糖尿病人,我常买这些菜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可以使用丝菲的降糖组合,对糖尿病患者很不错
5.糖尿病的健康知识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要因人而异,因水果的品种不同而异,也就是要有选择地进食水果。
水果的品种很多,选择时主要依据其所含碳水化合物(糖)的不同、吸收及体内代谢的不同而定。一般新鲜水果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为6%~20%,西瓜含量较低,香蕉含量较高。水果所含碳水化合物(糖)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胶等。有些水果虽然很甜,但含果糖为主,葡萄糖含量较低。果糖甜度远大于葡萄糖,但在体内正常代谢中一般不需要胰岛素。另外,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和润肠通便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是水果或多或少都含有葡萄糖,从这个角度讲又不宜多吃。含果糖、果胶及维生素等较多的水果可以适量多吃,比如西瓜、苹果、梨、橙子等。而香蕉、葡萄、橘子等则要适量限制,少吃一点。
不大的苹果或梨每天吃上1~2个就可以了,西瓜吃2块也可以。如果吃了半斤水果,就需要减少半两粮食。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或饭后3小时较为合适。病人可以根据自测尿糖或血糖的变化,自己摸索规律。对于病情控制不好,血糖居高不下,空腹血糖总在10mmol/L以上的糖尿病人,还是不吃或少吃水果为好。
糖尿病的常识
很多热糖尿病患者不仅仅是不能够吃有糖分的食物,很多没有糖分的食物要我是不能够吃的,例如:不让吃肉、不让吃花生、有时候不让吃韭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要吃降糖药外,还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接下来,专家就教给糖尿病患者一些日常保健知识。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如何养生保健
一.少油少脂管住嘴
有血脂偏高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应先检查自己的一日三餐,如果常吃一些会使血脂肪上升的食物,如肥肉、五花肉、猪油、猪皮、鸡鸭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蹄膀,或者油炸、油煎食物等,务必要戒除,至少要控制。大部分的鱼肉所含脂肪量比猪、牛、羊肉少。烹调时,也应避免使用动物油、奶油、椰子油、棕榈油或含油高汤,尽量用菜油,色拉油或茶油。
若需要限磷者应避免使用各类奶制品、蛋黄、内脏、汽水、可乐、坚果类、全谷类等食物。肉食宜白水煮熟后烹饪,以帮助脱磷。
二.低盐低糖高纤维
蔬菜、水果、燕麦、豆类富含纤维、类黄酮素、抗氧化维生素等,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对患者有益。但当血钾过高时,为减少钾的摄取,应避免生食蔬菜;水果类方面应少吃黑枣、红枣、榴、草莓、香蕉、龙眼、哈密瓜、西红柿、水果干等;咖啡、浓茶也应避免使用。
三.适量运动益处多
现在的糖尿病患者因治疗手段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进步,消瘦的病人越来越少,相反肥胖者在增多。肥胖者应积极减肥,因为肥胖不单单只是身材的问题,还可能带来健康上的隐忧,适当的控制热量及做有氧运动,可有效化解肥胖的困扰,并且助于血脂正常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运动过程中要预防低血糖,故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选择在餐后1/2~1小时参加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且不易发生低血糖。有条件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可在运动前后各测血糖一次,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了解哪种运动形式、何种运动量可以降糖及降糖程度。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这些就是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健知识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保健尤为重要。如果不注意日常保健,那即使按时服用降糖药,血糖也不能得到更好控制。小编我要提示所有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 糖尿病预防常识
糖尿病预防常识 1.预防糖尿病小常识
怎样预防糖尿病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
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 *** 。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2.糖尿病该注意那些东西
①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治能力。
②科学确诊早期发现。
③掌握病机,科学治疗。
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是糖尿病的病机关键。治疗糖尿病须以“疏肝调气”为法,顺肝条达之性以恢复其生理功能。肝气条达,气机调畅,精微得以输布,糖被利用而血糖自然下降,这是糖尿病治本之法。糖尿病在胰岛生系列纯中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饮食、运动、情志调理疗法才能奏效。
④按饮食疗法原则吃饭。
■调节控制总热量。
■按照食物生糖指数,合理安排糖、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各种营养成分。
■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做到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粗细粮搭配,肉蛋奶适量,蔬菜餐餐有;每顿八分饱,下顿不饥饿;少喝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
由石家庄糖尿病医院研制开发、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生产的糖尿病人随餐专用食疗保健品中唐牌疏糖粉,以药食同源植物萃取,在不改变原有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添加,解决了糖尿病人和易患人群吃饱吃好饭的世界难题。
⑤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
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纠正体内代谢紊乱,维持标准体重,改善心脏等脏腑功能,稳定病人病情。
依据中华传统养生学并结合现代运动学原理创编的有氧运动疏糖康复操,是糖尿病人的科学运动方式。
糖尿病人运动强度应掌握在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70%左右。
⑥调理情志,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石家庄糖尿病医院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专业治疗机构,全面实施以糖尿病的科学预防、科学确诊、科学治疗、科学饮食、科学运动、情志调理为主的疏肝调气法防治糖尿病“六位一体”防治模式,以“专业防治技术,服务糖尿病人”为宗旨,采用中西医结合,专病专治,为患者免遭截肢、失明和死亡的厄运,这些糖尿病并发症专科被市卫生局评审为石家庄市著名中医专科,被河北省卫生厅批准为河北省重点中医糖尿病专科。
医院网址是:
QQ:854059738,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
关于“糖尿病常识问答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觅荷]投稿,不代表电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uogetu.com/cshi/202502-382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电商号的签约作者“觅荷”!
希望本篇文章《糖尿病常识问答题》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电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糖尿病常识问答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糖尿病常识问答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糖尿病常...